2022年12月15日,《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新规明确扩大适用范围,将不良信息纳入监管,我们总结为八个亮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扩大适用范围
《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使用”跟贴评论服务也明确划入规制对象范围。
1、对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双管齐下进行监管是规范跟帖评论服务的应有之义,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责任往往对应着服务使用者的遵循义务;
2、从条文本身的内容来讲,《管理规定》此次还新增了针对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的义务条款,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详述。
此外,跟帖评论服务的定义此次也有所扩充,在评论、回复、留言、弹幕等原有方式之外,“点赞”被明确为一种跟帖评论服务的提供方式。
二、明确列举用户真实身份认证方式
根据《管理规定》第四条,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需要对注册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
三、调整表述,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一致》
《管理规定》第四条第二款要求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环节。
四、不良信息纳入监管
《管理规定》此次将需处置的信息范围扩展至不良信息,对于何为不良信息,《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七条进行了部分列举,并以“其他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条款兜底。
此外,我们建议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除在用户服务协议中对用户信息发布内容进行约定外,单独编写并发布相关指引作为用户协议的组成部分并定期增补更新,一方面有助于用户规范自身行为,另一方面配合举报受理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助于发动用户群体力量维护网络健康环境,减轻内部审核压力。
五、赋予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跟帖评论管理权限
《管理规定》要求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与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在服务协议中明确其跟帖评论管理权限及相应责任,督促其切实履行管理义务。
六、完善平台违规处置措施体系
此次《管理规定》对平台违规处置措施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更新,区分跟贴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设置了不同的处罚措施。具体而言,对发布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的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可采取警示提醒、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账号功能、暂停账号更新、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对未尽到管理义务导致跟帖评论环节出现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的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可采取警示提醒、删除信息、暂停跟帖评论区功能直至永久关闭跟帖评论区、限制账号功能、暂停账号更新、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
七、更新干预、误导舆论行为的主体范围及具体手段
《管理规定》不再区分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进行分别监管,转而将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三者及具体的违规手段合并描述,也即上述主体均不得通过发布、删除、推荐跟帖评论信息以及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散布信息等其他干预跟帖评论信息呈现的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公共利益,谋取非法利益,恶意干扰跟帖评论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八、新增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申诉制度
此次《管理规定》在要求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违法和不良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之外,新增建立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申诉制度的要求,并要求应当与投诉举报一样设置相应入口。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对于规范跟帖评论环节信息秩序、维护良好网络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进行修订完善。
12月15日,《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用户想要跟帖评论,首先必须进行实名认证。平台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